律师档案
律师统计
加载中...
网站公告
欢迎来到邓相柱律师的网站
网站文章
我的好友
暂时没有好友
友情链接
网友留言

  • 暂时没有留言

经销商无力偿还5万元欠款被判给债主打工2年

分类:从业心得    时间:(2014-12-04 14:26)    点击:262

  

  欠下他人5万元,法院判决归还,但欠款人却没有财产可供执行,怎么办?武隆县法院刚刚和解了一起执行案,由欠款人给债主打工两年。根据和解协议,欠款人将在下月1日走上工作岗位。

  据悉,这种新模式的执行方法在重庆市还是首创。

  欠款五万元输了官司

  据执行法官介绍,冉先生原是乡镇的一个电器经销商。2007年,他在武隆县茂源电器海尔专卖店王老板处进了一批货,价值5万元。由于冉先生当时资金困难,于是给王老板打了一张欠条,约定每年还款1万元,免利息。

  但是,冉先生后来却没有还款,王老板多次催收也没有结果。去年7月,王老板将冉先生起诉到武隆县人民法院。经审理,法院认为这起案件事实清楚,证据确凿,欠债还钱天经地义,为此判决冉先生一次性归还王老板5万元欠款。一审判决后,原被告都没有上诉。但判决生效后,冉先生却没有按照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履行还款。今年1月,王老板申请强制执行。

  执行过程中,执行法官多次找到冉先生,由于对方无履行能力,此案一直不能了结。为了尽快解决此案,执行法官穷尽一切手段,查找冉先生的财产线索,可惜一直没有进展。

  法官建议打工来抵债

  在查找财产过程中,执行法官多次找王老板了解情况。经过几次谈话,执行法官了解到,王老板与冉先生虽然为欠款的事对簿公堂,但两人在生意上合作已3年。在合作中,他们相互都比较了解,相处也比较融洽,如果不是冉先生因客观原因经营失败欠债不还,两人也不会法庭相见。在与法官的谈话中,王老板多次表示很欣赏冉先生的销售能力。

  掌握这一信息后,执行法官有了一个大胆想法:既然两人关系还没彻底闹僵,申请执行人又对被执行人的工作能力表示肯定,何不让冉先生为王老板工作,用工资报酬抵偿债务?

  执行法官热炒热卖,通知双方到法庭参加和解,并将想法告诉双方。听到法官的提议,王老板和冉先生当场表示同意该方案。

  在法官的协调下,王老板和冉先生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。该协议约定,冉先生在王老板的电器专卖店打工两年,月薪4000元、电话费 200元,每月由王老板扣除2000元冲抵欠款。两年工作期满后,王老板自愿放弃剩余欠款。如果冉先生违约,恢复对原判决的执行;如果王老板违约,将按还款金额双倍支付违约金。

  当事双方都表示满意

  昨天下午,记者联系上王老板时。他在电话中称,他是海尔电器武隆县的总代理商,平时太忙了,正需要找个业务经理来帮忙。在以前与冉先生的合作中,他了解对方的工作能力,所以在法官提出由冉先生打工还债的设想时,他立即就同意了,“这样对双方都有利,何乐而不为呢?”

  王老板称,冉先生是他的业务经理,从6月1日起工作开始,负责全县的冰箱销售业务。两年期满后,对方如果愿意留下来也可以。

  冉先生昨日告诉记者,他听到法官的思路后,也觉得可行。就算每月扣除2000元,他还可以领到2200元,“在我们这里也算中上收入水平了。”

  冉先生称,他相信自己能够胜任这份工作,“肯定全力以赴,人嘛,就是要知恩图报噻。”

  创新方法破解执行老大难

  执行难一直是老大难问题,许多法院为了破解这个难题,也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执行方法。

  执行救助基金。执行救助基金,是专门向生活确有困难,但又暂时无法执行到位的申请人发放的救助金,目的是让申请人暂时渡过难关。

  曝光老赖悬赏执行。通过报纸、电视、网络等媒体,将老赖的姓名、家庭地址、身份证号码、欠款金额等个人信息曝光,然后以悬赏方式,让市民提供老赖的财产线索。

  诚信黑名单。将老赖欠债信息输入金融机构的诚信系统里,只要进入该系统,如同被列为诚信黑名单。这种人和单位要是以后融资贷款、办信用卡、按揭购房购车都将受到影响。

  限制出境。法院采取一定措施,与出入境管理部门形成联动机制,限制老赖出境。

  流动曝光车。法院专门改装一辆流动曝光车,并将车开到街上,尤其是老赖所在社区、街道。车上的喇叭循环播放老赖的姓名、住址和未履行金额等信息,每周坚持一两次。

该文章已同步到:
发表评论
匿名:
验证码:   匿名评论
温馨提示: 邓相柱律师提供“人身损害  劳动纠纷  刑事辩护  交通事故  婚姻家庭  遗产继承  ”等法律服务。
如果您有法律问题可以点此咨询邓相柱律师,邓相柱律师会为您的法律咨询提供解答。
您也可以拨打邓相柱律师的电话进行法律咨询:4000-110-148,咨询时说明来自法帮网能达到更好的效果。

邓相柱律师网
FABANG LAWYER
法帮网首页 | 法律咨询 | 济南律师 | 济南律师事务所 | 法律知识 | 法律专题 | 法律法规
邓相柱律师主页,您是第25023位访客